- 投稿邮箱:qizhixmt@126.com
- 站内搜索:
“好声一片”貌似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,实则危害深远,其本质是对组织不负责、对事业不担当、对同志不真诚
干部考察是识人察人的“透视镜”,也是选贤任能的重要关口。现实中,一些考察经常面临“好声一片”的现象:对考察对象赞誉声不绝于耳,对缺点不足则讳莫如深或轻描淡写。这种“好声一片”,看似一团和气,实则扭曲了干部考察本意,潜藏识人不准、用人失察的深层风险。
考察谈话出现“好声一片”,实为“好好先生”心态作祟:有的抱持“事不关己”的看客心态,认为考察仅是程序性“过场”,结果早有定论,故不讲真话、不说实情,甘当沉默的旁观者;有的以“成人之美”为借口顺水推舟,抱着“多栽花、少栽刺”的心态,在考察谈话时只谈成绩、回避问题;有的图省事,对存在问题或充耳不闻、或大事化小,担心言多必失、日后难处,实事求是的原则被抛诸脑后。
从组织视角看,考察谈话是识别干部的过程,也是帮助干部纠正毛病的过程。“好声一片”貌似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,实则危害深远,其本质是对组织不负责、对事业不担当、对同志不真诚。当干部的创新不足、担当不够等短板被“好声”掩盖,就失去了发现问题、纠偏纠错的监督功能。倘若“好声一片”成为晋升硬通货,干部难免将精力放在“经营关系”上,而非担当实干上,最终背离为民服务初衷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导向往往会出现“带病提拔”,损害事业发展和组织威信。
干部考察不是评功摆好的“表彰会”,而是校正干部成长方向的“诊断书”。谨防“好声一片”,必须依靠刚性的制度和严密的闭环管理,让考察回归真实。要在真评价中见实绩,要求评价必须“见人见事见思想”,优点要有鲜活细节支撑,缺点需有真实事例佐证,使实绩成为干部画像的底色;要在讲真话中见担当,按照“管他的”、“他管的”和“他服务的”对象范围划定谈话人范围,健全保密机制,为敢言者筑牢“防火墙”,让沉默的大多数敢于发声;要在真作为中见责任,推行考察材料签名终身负责制,延伸考察触角,让考察的探照灯穿透虚浮的赞歌,真正把好干部发现出来。
( 编辑:孙凯佳 送签:孙凯佳 签发:林燕 )
欧冠联赛投注_欧冠盘口-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: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
转载请注明来源,京ICP备18060497号-1,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,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,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10)64068010
